学习交流

广安市全域湿地保护与建设规划(2016—2030年)

发布日期:2018-08-27 09:34:05      浏览次数:3691

广安市全域湿地保护与建设规划(2016—2030年)
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李娜娜
      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它与森林、海洋等生态系统共同支撑起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大厦。  
      作为嘉陵江与渠江流域的关键生态要素,湿地是广安市最为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以嘉陵江、渠江两大河流的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为经络,遍布城乡的灌溉渠系就像毛细血管网络一样,织经布纬;市域内密布的湖库、堰塘,就像大大小小的净化器充填于水系、渠系湿地经络之间。无论从空间形态看,还是从功能过程分析,广安市域内的湿地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是广安市委市政府推行的“全域湿地”概念。
      广安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长防林、天保、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的实施,山越来越绿了。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工业化的提档加速,以及各地湿地保护意识不强,湿地破坏、水体污染等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下降、山青水不秀的问题日益突出。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广安市人民政府决定编制《广安市全域湿地保护与建设规划(2016—2030年)》,以此指导、规范全市湿地的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

一、规划特点

(1)《规划》是四川省乃至我国第一个打破行政区域界线,按湿地生态功能进行布局的湿地保护规划,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借鉴作用
      目前四川省乃至我国尚无全域湿地规划的案例,就是各个区域的湿地保护与建设规划可以找到的案例都很少,因此本规划布局无经验可借鉴。
项目组在认真分析广安市湿地资源现状及请教我国知名湿地专家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全域湿地概念的构架就是要打破湿地保护与利用的行政边界框框,从湿地功能区划的角度出发,以流域的视野来审视湿地,统筹湿地保护与利用,使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内或之间物质、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流不再有行政区域的限制。广安是嘉陵江流域湿地保护网络中嘉陵江中游的重要节点,由东到西三条湿地走廊带自北向南,包括御临河、渠江、嘉陵江,湿地功能区以河流湿地为轴,穿连湖泊,并以广阔丘区、乡村的塘、田、溪、塘、沟、渠、堰有机联系,形成广安市全域湿地的结构体系。
(2)湿地资源数据翔实、结论科学。
      项目组深入广安市,对全市的湿地类型及面积、湿地分布、湿地生物资源与非生物资源、湿地景观及湿地目前面临的威胁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并认真听取了广安市政府、广安林业局、水务局及广安市各区县相关部门对开展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构想,这些均为本规划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规划成果得到了四川省林业厅、广安市人民政府、广安市林业局等单位专家与相关领导的一致认可。
(3)《规划》目标明确,可考核、可管理
      《规划》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确定了明确可考核、可管理的目标:“到2020年,全市新建湿地公园9处,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省级湿地公园4处、市级湿地公园4处;新建湿地保护小区4个、小流域集中治理示范区3处;新增人工湿地面积54500hm2;嘉陵江、渠江出广安市断面水质达Ⅱ类水质标准,大洪河、御临河出广安市断面水质达Ⅲ类水质标准,嘉陵江、渠江、大洪河三大水系及主要湖库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5%以上,全市劣Ⅴ类水质比率控制在5%以内,水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能力显著提高,饮用水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市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4)《规划》内容翔实、框架清晰、结构合理
      《规划》根据广安市域湿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和全市在嘉陵江流域湿地保护网络所处的重要位置,在分析全市湿地资源、经济社会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湿地功能区划分,明确了各功能区的湿地保护定位、发展方向及建设重点,内容翔实、框架清晰、结构合理、图件齐备,符合国家湿地保护管理的相关要求。
(5)《规划》具有宏观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规划》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按照不同的建设分期确定阶段建设目标,并分近期、远期逐步实施,符合广安湿地保护的实际要求,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目前《规划》经广安市四届市政府第8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要求各区市县要严格按照《规划》,落实主体责任,做好湿地保护利用、重点工程建设、湿地污染治理等工作,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二、规划主要内容简介

      根据广安市域湿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和全市在嘉陵江流域湿地保护网络所处的重要位置,在分析全市湿地资源、经济社会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湿地功能区划分,明确了各功能区的湿地保护定位、发展方向及建设重点,确定了广安市湿地保护建设方案。

1. 广安市湿地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湿地资源现状
      广安市作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在区域生态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市域范围内所辖嘉陵江、渠江部分流域及其支流水系发达,江河纵横,塘堰河渠密布,湿地资源非常丰富,湿地面积位居全省第15位,人工湿地面积位居全省各市州首位。
      根据2014年四川省第二次全省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广安市全市有湿地3类4型,即河流湿地、湖泊湿地、人工湿地3类和永久性河流湿地、洪泛湿地、永久性淡水湖、库塘湿地4型(详见表2-1),湿地总面积15792.01h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49%。全市还有稻田湿地152253.74 hm2

      广安市湿地资源受地形、河流分布格局影响,总体呈南北走向,带状分布,形成嘉陵江、渠江、御临河三条湿地生态走廊带。在华蓥山脉以西的丘陵区,地表起伏不大,沟壑纵横分割,嘉陵江、渠江曲折回环,湿地以河流湿地为主;华蓥山脉以东有由北而南贯穿邻水县的长江支流大洪河、御临河,有“千岛洪湖”之称的大洪湖,河流湿地与湖泊湿地均较为丰富。
(2)存在的问题
      根据广安市各县区环保部门2014年监测成果分析,除嘉陵江、渠江、清溪河上段等现状水质能达到Ⅲ类标准外,其他溪河、水库因受沿途场镇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农业面源等的污染,加之治理欠账大,其水质位于Ⅳ~Ⅴ类之间,污染物主要为总磷、总氮、氨氮、化学需氧量,个别水库的水质甚至达到了劣Ⅴ类,基本丧失了水体功能。

2.规划总则

(1)指导思想
      在加强保护全市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发展湿地产业,从整体上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构筑全市湿地保护体系,为建设“山水广安、幸福家园”夯实生态本底。突出广安湿地的特殊性和不可复制性,把湿地与生态种植、养殖结合起来,与农民增收、耕地保护、旅游、科普等工作结合起来,同时以两江(渠江、嘉陵江)为脉络,以重点湿地区域、集中连片的人工湿地(稻田)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细胞,构建全域湿地,力争将广安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湿地保护利用示范市”。
(2)规划范围
      广安市行政区划范围内(广安区、武胜县、岳池县、邻水县、华蓥市、前锋区)的全部土地,总面积为6344km2
(3)规划目标
      继续深入推进“洁净水”行动,到2020年,全市湿地生态环境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重点湖库富营养化加重的趋势得到遏制,湿地产业有序发展,嘉陵江、渠江两大河流湿地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建成“河流清澈见底、湖泊风光秀美、水库水质清洁”的广安市湿地网络体系。到2030年,全市湿地生态环境总体得到改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基本恢复,创造“天蓝、水清、地绿、气爽”的最佳人居环境。

3 规划主要建设内容

(1)湿地区划
      广安市由川中丘陵区(含岳池县、广安区、武胜县、华蓥市、前锋区)和川东平行岭谷区(含邻水县)两大地貌单元构成。根据广安湿地分布的特点,不同区域明显的自然地理特征,尤其是与湿地形成有关的水文和地质特性、湿地功能、保护和合理利用途径的相似性、行政区域和流域的连续性,将广安市湿地按流域划分为三大区域,依次为西部丘陵区——嘉陵江流域湿地区、中部丘陵区——渠江流域湿地区、东部平行岭谷区——御临河流域湿地区三个湿地保护分区(见下图)。

 
(2)湿地保护建设方案
      规划建设以湿地保护等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湿地公园、湿地污染整治、湿地恢复工程等子系统组成的湿地保护体系,通过湿地保护重点工程、湿地恢复与治理重点工程、人工湿地建设工程、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科普宣教工程、能力建设与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湿地保护、管理和综合利用水平,使全市湿地生态环境得到阶段性改善,湿地产业有序发展,嘉陵江、渠江两大河流湿地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建成“河流清澈见底、湖泊风光秀美、水库水质清洁”的广安市湿地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