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

四川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解读

发布日期:2018-03-15 10:20:04      浏览次数:2459

四川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解读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四川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紧紧围绕推进我省经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全面部署了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区域重点和保障措施,是指导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一、《规划》出台的背景
  循环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推动我省循环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四川,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四川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联合印发的《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等,制定了《规划》。
  二、《规划》的主要特点
  整体上看,《规划》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切合四川实际。《规划》既贯彻落实了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又结合我省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切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具有明显的四川特色。如在工业领域,结合我省产业基础,突出了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采矿、中医药、酿造、化工、建材、冶金、能源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行业;在农业领域,结合农业强省建设目标,提出优化生态农业布局、推进生产过程清洁化、构建产业链接循环化、推进农业废弃物处理资源化等任务;在社会领域,提出了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促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提升资源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等任务。
  二是突出发展重点。《规划》既体现了我省循环经济发展从试点示范逐步转向全面推进的指导思想,对全省从工业、农业和社会三个方向完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作出全面的部署,促进覆盖社会各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同时,又抓住了四川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涵盖了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和循环型社会三大方向,提出了各领域重点工程,明确了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重点。
  三是目标科学合理。《规划》立足我省循环经济发展实际,与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相衔接,提出了到“十三五”末,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全面实施,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全面推行,企业微循环、园区中循环、社会大循环的联通互动明显增强,资源产出率大幅提升。循环型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循环型社会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循环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的定性目标;还提出了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6%,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累计2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降低1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65%,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达7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缺水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20%,其他设市城市力争达到15%,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平均回收率达到75%以上的循环经济发展定量目标。
  三、突出四川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规划》从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循环型农业体系和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方面,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三大任务。
  一是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重点行业循环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再制造产业高质化发展等。积极构建符合四川实际的绿色资源开发、绿色资源加工、绿色产业发展的低碳化、一体化绿色循环型工业体系。
  二是打造生态循环型农业。通过优化生态农业布局,推行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构建农业产业链接循环化,推进农业废弃物处理资源化等。调整种养业结构,促进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到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粮食主产县基本实现区域内农业资源循环利用。
  三是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促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提升资源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发展循环型服务业,发展绿色建筑,倡导绿色消费。
  四、《规划》提出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工程
  《规划》从工业、农业、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18项重点工程,以工程项目实施为抓手,全面促进我省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工业方面,重点实施清洁生产提升工程、产业深度融合工程、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绿色低碳能力提升工程、节能节水工程、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工程、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
  农业方面,重点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工程、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工程、林下经济示范工程、病死畜禽处理及动物防疫废弃物回收再生工程、废旧农膜农药包装物资源化利用工程。
  社会层面,重点实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程、“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工程、绿色建筑建材推广应用工程、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管理服务平台体系、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等。
  五、《规划》突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重点
  《规划》结合我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发展定位、资源禀赋和环境状况,提出各地循环经济发展布局优化路径。
  ——成都平原经济区。整合区域制造业优势,推进军民融合,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建设“互联网+”资源循环化利用信息平台。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水平,突出“四川制造”和“四川名牌”,打造为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引领区。
  ——川南经济区。全面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快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和泸州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完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集中处理体系,争创国家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示范城市。
  ——攀西经济区。以攀枝花和西昌为核心,大力发展钒钛、稀土等特色产业,加快建设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国家稀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积极开展与邻近地区的跨省合作建设战略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区。
  ——川东北经济区。利用川东北地区的农业、能源化工等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振兴革命老区,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
  ——川西北经济区。按照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同时,依托生态优势、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清洁能源、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环境可承载的绿色产业,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六、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协调。推动加强统筹协调,落实政策措施,切实完成《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二是完善政策法规。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加快完善循环经济规章制度,为促进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完善循环经济统计制度,研究制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落实循环经济政策措施情况并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评价。四是强化宣传教育。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宣传报道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工程和典型模式,举办循环经济知识竞赛等活动普及循环经济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