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唯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邓卫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陈尧
成都市工程咨询公司:雷鸣
摘要:目前我国道路的发展日新月异,道路里程与日俱增,现代交通的发展也越来越不只满足于安全的行驶,而越发关注道路的舒适性和驾乘人员的感受,这就对道路景观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多个方面出发,探讨城市高架道路景观设计,特别是对下穿廊道及城市高架道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的研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字:城市道路,高架道路,景观设计。
一、引言
随着时代发展,道路交通已经不只局限于地面的发展,地下和地下的空间也被道路的修建充分地利用起来,越来越多的地下通道、高架道路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高高矗立的城市高架道路已不仅只为了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也给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居民带来了生理、心理上的影响。高架道路以连续的高架桥梁为载体,有着巨大的运输能力与疏散能力,也给城市空间景观带来新的内涵、新的形态和新的问题。人们对高架道路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城市建设中也越来越重视高架道路的景观设计。如何营造城市高架道路的景观,给人们更加舒适的感受呢?
二、城市高架道路自身的景观设计
城市高架道路包括高架桥、互通式立交、人行天桥等。国内有专家认为城市高架道路只会破坏城市原有的自然景观,造成人们视觉、心理的压力。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黄吉铭说:高架路虽能缓解交通紧张,但也有其负面效应,从环保上的噪声、大气污染,到城市景观上非人性化的巨大混凝土和钢铁的构筑物,有时还加剧交通集中的不良循环。城市高架道路自身作为景观,主要体现在其流线、造型、色彩、体量等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方面。因此,城市高架道路自身关于景观方面的设计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1、城市高架道路线形、结构方面的景观设计及其与环境的协调
城市高架交通线路一般位于地面交通线路的中央分隔带上方,少量穿越城市绿地广场等开敞的地带。在高架线路和沿线建筑物之间购物和休闲活动的行人,宛如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十分容易产生压抑感,沿线土地开发效益也受到影响。研究表明,人们对街道周围环境的心理感受与街道的宽度(D)和建筑物的高度(H)的比例关系以及行人本身的活动空间的大小与舒适程度有关。当D/H增大时,人们对周围环境感受到的压抑程度明显降低。参考只有地面交通的城市道路多方面的经验计算,两者之比不应小于1.5,最好大于2。由于高架交通线路有最低净空的要求,高度难以降低,因此,适当增大高架线路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是改善人们对周围环境压抑感的有效途径。若将城市高架线路也看作是建筑物,那么,D即为建筑物到高架线路边缘之间的距离。考虑到高架线路一般没有建筑物高,可取D/H为1.2~1.5。借鉴深圳市深南路改造的经验,将人行道拓宽是增加人的活动空间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城市高架道路对环境的影响大,主要表现在地面上的城市采光、通风、噪声、震动和城市环境卫生等方面。上海明珠线建设的成就、重庆高架轻轨线规划方案的专家评审顺利通过(图1)说明:适当增大高架线路的高度,减小立柱和上部结构的体量,使高架桥结构形式简洁轻巧,下部净空增大,成为当下和未来对高架交通设计的目标之一。因为这样可以在下部形成采光、通风和高架两侧街道相互通视的条件,减少人们对活动空间的压抑感。增大高架线路净空高度如果处理得好,还能成为城市一道独特的景观,为城市形象增光添彩。
图1 重庆轨道交通
城市高架道路须与周围环境协调,减小对环境和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主要有三种方法:①融合法。有效地利用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使高架道路构成该环境中的一个要素。②荫蔽法。当高架道路的存在有可能损害已形成的环境景观时,以保持原有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景观为主,将高架道路建筑对原有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小程度。③强调法。这是指高架道路建筑突出于环境之上的处理方法,要求强调高架道路的存在并引人注目,使高架道路具有支配和成为风景的主要组成因素的作用。
2、城市高架道路车站的景观设计
城市高架道路车站的主要特征有:高架车站由于处在地面之上,同时具有民用建筑的一般特性与建筑要求;高架车站有它自身的特点:车站多了造型设计要求,受地面气候影响较大,立面造型设计要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同时要体现交通建筑的性格。城市高架道路车站造型设计要求:通透、轻巧、新颖、美观,从功能上考虑:立面设计要满足采光、通风、散热、挡雨四大功能。
城市高架道路车站设计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选址做到与规划协调;为乘客提供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车站的景观设计还可以注意文化的展示,带给乘客温馨、舒适的感觉,体现人文关怀。
图2 重庆轨道交通车站内景观
三、城市高架道路下部廊道空间的景观设计
现今建设的城市高架道路,往往都只局限于规划构建方面而忽略了由此带来的视觉效果问题。笨重的梁柱结构使人感到压抑,精神紧张,高架道路下面的视觉通廊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致使高架道路下部空间与周围环境协调性较差,只有硬邦邦的钢筋混凝土块,毫无光彩。城市高架道路要体现城市精神风貌、延续城市发展文脉、遵循区域功能规划、融于景观视觉特征元素,突出高架道路的功能性、艺术性和生态性。
城市高架道路下部廊道的景观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①城市应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地重视高架道路下部空间的景观视觉特征,充分利用其廊道的空间布局特点,并将其作为设计中重要的基本元素背景。②应有地域特征,不要盲目抄袭,在设计内容中可凸显地域的风貌特点,从而形成属于本地区独有的美好的视觉形象。③符合行人以及驾乘者的视觉特性。
关于城市高架道路下部廊道的景观设计,国内外的道路设计者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如高架桥桥下设置绿地,或者创意景观,其内容可以是历史文化,也可以是游园,在其中安插必要的休憩设施和园林小品。它将都市的文化、文明与高架道路结合在一起,贵在自然、充满生机、富有文化艺术性,使人从喧闹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回归宁静清新、赏心悦目、宽松和谐的自然环境,如图3、图4。根据周边土地利用,有规划地设置一些便民设施或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场地,例如出租车休息站、汽车修洗中心、图书阅览室、公厕等,以满足人们某些日常生活需求。如图5,政府充分利用澳门金莲花广场旁高架桥下位置设置公共厕所。
图3 济南高架桥下的公园
图4 苏坡立交桥苏坡神坛
图5 澳门金莲花广场旁高架桥下的公共厕所
四、城市高架道路的绿化及附属设施的景观设计
1、城市高架道路的绿化设计
高架道路沿线绿化包括人行道、两侧分隔带、交叉口及其周围地块、沿线园林、广场等的绿化以及高架道路本身的绿化等。园林绿地是城市的肺,对改善城市气候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降低炎热的气温,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减少噪音,吸纳尘埃,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等。除了这些生理功能外,植物还具有不可取代的心理功能,植物本身具有形态美、色彩美、季相美和风韵美,而艺术地运用这些特性来进行植物配置,就能创造出美丽的自然景观。
2、城市高架道路附属设施的景观设计
高架道路的附属设施包括防撞墙及栏杆、声屏障、花槽、广告牌、指示标牌、外饰面、安全梯、照明设施、电力线等。这些附属设施都应和高架道路整体相协调,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声屏障应融入道路景观,与其达到高度的整体性和一致性相协调。声屏障为了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可以运用一些园林中的造景手段,来增加美感,让观察者得到艺术享受,如图6。
图6 过江高架景观声屏障
高架道路夜景观应该是照明科学与艺术表现的有机结合,它拓展了高架道路景观表现的时间与空间,全天候展示了高架道路的魅力,是城市夜景观的重要构成与延伸。高架道路夜景观设计可作为观景线路进行设计,提供观景空间,融入周围环境,提升城市夜景观的品质。高架道路夜景观设计应重点考虑上层与下层两个空间层面的景观感受,上层空间景观应该将高架道路之外部环境景观引入视域并与之协调,下层空间景观主要和高架道路呼应衔接,故上下层空间夜景观设计在尺度、材质、肌理、明暗、造型等方面应区别对待,这对于表现城市夜景观的景深与空间层次有重要作用。
高架道路夜景观应趋向为一亮带,而桥墩、台柱等则可形成亮点。这种点、线结合的夜景观格局更能体现高架道路个性与本质美。高架道路夜景观其灯光、灯色不仅有软质景观特点,其灯具还是桥面重要的硬质景观构成,具有不同风格的灯具造型,可反映高架道路景观中对文化的不同追求。灯具的设计应与高架道路一体化,如图7。
图7 上海高架道路夜间景观
五、城市高架道路动态景观设计
城市高架道路为车内的人们观赏城市动态景观提供了可能,由于处于较高的位置,与地面交通线路相比,它十分方便乘客享受城市风貌。高架交通有着作为人们观赏城市风景的载体功能。
城市高架道路沿线建筑的规划布局要考虑动态景观要求,为乘客留下欣赏城市风貌的良好视角。要在更加宏观的层面上把发展高架交通和城市规划建设统一起来,适度分散标志性建筑,开辟有纵深度的视觉走廊。现代交通本身就具有加快城市经济脉动、增添城市凝聚力和活力、丰富城市文化气息的功能。通过科学的交通规划,将人工环境与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够避免在某些空间段的畸形或低质量态势,造成不良心理感受。建筑物的布局要具有空间的连续性和相互渗透性,并注意比例与尺度、韵律与变化、对比与协调等美学法则的运用。高架交通线路设计根据城市空间特点,宜有曲有直,为人们创造一个富于变化的欣赏角度。
六、结语
城市高架道路景观在城市景观、城市文化、城市形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景观不再仅仅是城市高架道路的附属和点缀,它越来越显示出其对道路整体评价中的重要性,甚至影响着城市的综合布局和规划,因而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城市高架道路景观设计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考虑,完善规范制度,提升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将高架道路建设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胡长龙,靳海涛,戴洪,胡桂林. 《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8.
[2] 秦玲.《关于城市高架道路景观视觉方面的简要思考——以城市高架道路下部廊道空间的景观视觉特征为例说明》[J].《现代园艺》.2013年第4期.
[3] 何贤芬,邱建.《城市高架道路景观尺度的层级控制探讨》[J].《规划师》.2008年第7期.
[4] 钟晓鹰,黄威然.《高架车站建筑设计思路的研究》[J].《广东建材》.2008年第4期.
[5] 吴瑞麟,叶仲平.《城市高架交通沿线环境景观分析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第23卷第1期 2006年3月.
[6] 张音波,麦志勤,陈新庚,许慧华.《城市快轨交通高架结构与城市景观协调性研究》[7].《都市快轨交通》.第20卷第2期 2007年4月.